最近幾年,有關科技工作者學術造假、論文剽竊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無疑讓圣潔的學術研究蒙上了一層陰影。第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科學道德建設論壇上,來自兩院的二十余位院士,為目前的學術造假問題把脈,并開出了藥方。(《重慶晚報》9月8日)
中國是個大國,每個人都會很肯定地說,中國人造假,很多人都會搖搖頭,尤其是搞學術研究的專家和靠論文晉升的學士們,你要說著論文不是你寫的吧?怎么似曾相識呢?他們一定會說,怎么可能,這是我(或者我們團隊)多少年的研究成果呀,這是十年磨一劍方才得今日的寒梅香。他的學生們笑了,是嘲笑?是遺憾?是反思?
我們用了兩年時間就能培養出美國用兩百年時間培養出的人才數量,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中國是世界上最能創造奇跡的國家,從古至今從未間斷過奇跡的誕生,包括我們現在的高速度高奇效的學術研究和論文產量,國人都在稱之為奇,這是我們的偉大教育得到的回報,科教興國的巨大成果。
但是和幾個身為教授朋友的交談后,想及當今學術的一些混亂,不免讓人產生了幾分憂慮??平膛d國戰略是好政策,教育制度是好制度,但是產生的卻不一定是好果子,朋友說,其實剽竊、造假在我們學術界是公開的秘密。有好論文你才能晉升,有好學術研究你才能有更多的經費,所以你才能看到,我們的一些科技工作者我們的學者一年就可以寫出幾部專著,質不在高,但求量多,所以你才可以看到我們的大學不是大學,老師不是老師,可憐了我們的學生,不知道多少年后我們還要以我們那些為人師表的導師為榜樣,是否會重走這條路?
學術剽竊和學術造假僅僅是在沖擊科技工作的道德底線嗎?不少年輕的科技工作者不再把研究作為自己的終身目標,反而是利用學術來升官,官本位思想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年輕的科技工作者,而這群人又恰恰是未來科技工作的中堅力量。
我們不質疑我們的教育制度,我們不質疑科學研究的清白。但是面對學術這種高水平的造假事件,我們可以改進評審機制,建立誠信檔案,監督機制不可少,法律追究更重要,只要我們的整個體系更加嚴謹了,學術何以會到了被我們逼良為娼的地步?如果我們的對于學術剽竊、造價處罰的更加嚴厲點,也許我們將會看到我們的學術產量下降了,但是我們的學術質量一定會上去的。(萬曉陽)
(責編:劉寶琴)
- 2009-08-07“學術掛名”是丑陋的潛規則
- 2009-08-07學術自治不是關起門來自娛自樂
- 2009-08-19把學術剽竊者列入“黑名單”
- 2009-08-08學術"零容忍"背后的"忽悠"邏輯
- 2009-08-11一聲嘆息:學術被污泥裹身
- 2009-08-08學術造假不是情節嚴重與否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