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論”剛過,“大學白讀說”又起,我們總是在不斷關注、不斷思考著關于大學的一些事兒。近日,武漢54名大學畢業生“回爐”讀技校,有人拋出“大學白讀論”,但技校方認為大學積累讓學生發展更有潛力。該報道引發眾多讀者熱議?! ?/font>
此前“讀書無用論”重新被人提起,這緣于重慶萬余名高考生放棄高考,這種情況在一些農村地區尤其明顯。長期以來“知識改變命運”,“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但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天之驕子”光環的弱化,作為一種投資的教育被人們重新審視:讀大學有必要嗎?培養一個大學生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可是回報卻在短暫時期內顯得不對等。所以一些家庭放棄了投入,“讀書無用”便再次蔓延。
近期當一些應屆本科畢業生“回爐”讀技校時,人們驚嘆:大學白讀了!讀書無用、大學白讀.....高等教育在一聲聲驚呼和疑問被反思:難道大學教育和市場經濟體制脫節了?難道我們真的處在一個“被教育”的時代,以往的應試教育出現了弊端——培養了很多只懂理論不會實踐的“書呆子”?是否因為學術教育出現的信任危機,與社會現實脫節?
陶行知曾經說過“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彼越逃龖撛谟谛信c知的結合,大學白讀其實是偽命題,“大學白讀”在于沒有去“讀”,“讀”是受教育,是知行合一。
的確目前不少高校存在一些專業設置與市場脫節的問題,一些課程設置過于老套、沒有及時更新,或者存在一些教學問題如老師缺乏創新的授課技巧,課堂氣氛差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內在原因還在我們自身,認真學習了但是卻沒有真正在實際中去運用,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
其實我們應該問下自己:有多少有意識的去實踐,去鍛煉自己、積累經驗?有多少是在被動的學習為的只是一紙文憑?是否有完善的大學規劃?是否抓住機會實踐已達到知行合一?比如一個學中文的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可以嘗試著寫一些創作,這樣既豐富自己的生活又學以致用,或者學習一些公文的寫作,在學校某些崗位上實踐或假期進入某些單位實習,這樣就可以把自己讀的“書”用上,既積累了經驗也提高了能力。其實每個專業都一樣,只要你有心去用,讀書不會無用,而且其用處無邊無際、無窮無盡。
大學教育還在于提升,大學里除了專業知識、還有各種技能,大學讀的是更廣層面的技能和能力如自學能力、適應能力和綜合能力等,而這些也都是以后工作中所必須具備的品質。目前的企業尤其很多外企招聘時更看重應屆畢業生的是:品質是否全面良好,思維是否活躍,是否具備善于學習的能力,實踐經驗如何等。
死讀書、混日子的“偽讀書”無用,大學也不是白讀,大學讀的就是知行合一,大學生應該明白這一點,同時也希望社會、高校提供更多讓大家知行結合的機會,讓大學生讀出自己的精彩。(郝杰)
(責編:劉寶琴)
- 2009-09-14大學四年到頭來咋會“白讀”?
- 2009-09-13從“大學白讀了”中悟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