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8日上《行風熱線》節目我公開了我的手機號,這些天一共接到群眾200多個電話,來的短信息到現在還沒有翻完……領導的電話就是應該向人民公開,與群眾直接對話。這樣他們就會感到更多的溫暖,好像沒娘的孩子找到了家!”13日上午,在群眾反映問題通報會上,包頭市副市長張繼平動情地說。(1月14日北方新聞網)
不應否定,包頭市副市長張繼平在通報會上說的是他內心真實的表白,筆者也希望張繼平市長能夠從民意的肯定中體會到執政為民的樂趣,將暢通民意、維系民意與政府的平臺持續開通下去,筆者也相信,開通手機號后必然能為不少群眾解決燃眉之急,或為那些試圖與政府進行對話的群眾帶來可能的希望。過去,群眾遇到困難需要找政府部門幫忙時,只能通過信訪的方式,后來,政府部門逐漸開通相關熱線或在網絡上開通市長書記郵箱,群眾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也漸漸暢通。但是,如果需要政府發聲并為群眾做主的時候,一些部門或個人故意玩忽職守、漠視民意時,群眾與政府之間溝通的所有渠道也就被阻斷。此時,他們只能通過媒體進行監督報道,一旦得到媒體的支持,政府主要領導或有關部門才會站出來為民做主。
今年8月,有媒體報道湖北應城一市民寫信向市長信箱反映問題,市長信箱回復說:“我辦沒時間跟你閑扯”。報道迅速激起網民的憤怒,類似的事件并非孤例,湖南邵陽市政府網的投訴郵箱,因為長期沒有得到更新,郵箱地址出錯,嚴重阻礙了群眾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渠道。
應該說,作為市政府重要領導的副市長開通個人手機號碼有助于民意的表達,也有助于政府與群眾的溝通,是一個積極的進步。但是,暢通民意不應止于領導公開手機號,我們在為張繼平副市長的積極之舉喝彩時,也應呼吁政府部門實施更為積極的措施,暢通民意表達的渠道。對此,筆者認為,作為人民公仆,應該心系群眾,常往基層跑跑,聽聽群眾的呼聲和想法,畢竟,居廟堂之高是很難聽到來自基層群眾最真實的呼聲。
- 2010-01-14回應民意不能“驢唇不對馬嘴”
- 2010-01-07正視“憤怒感”的民意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