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一篇新聞報道,稱高鐵為“陸地飛行”。為了體驗高鐵帶來的速度快感,周末,我特意抽出兩天時間,從武漢來到長沙,速度果然出乎意料。
為了分出個高低好壞,去時我故意坐了最慢的1803次列車,用了四個多小時,返程是坐高鐵回武漢的,僅用了一個小時零二十分鐘。朋友去長沙南站送我,沒等到他回到住處,我已經身在武漢,我們不禁感到驚訝。
這個現代化的產物尤其令我們自豪和享受。速度不言自明,途中高鐵一度達到351公里/時,表層意義就是沒等看清楚一個物體,它就已經在你身后了。坐在我身旁的旅客是從咸寧上車的,到達車站時他說:“座位還沒暖熱呢?!闭l都不會將這句話理解為對速度的埋怨,而是不敢相信的贊嘆。和去時坐的1803次列車相比,它不僅優越在速度上,列車的服務、舒適度、清潔度、人性化設計和剛到站的立即清洗等方面則更勝一籌。如此,看到旅客臨走時在列車頭前留影,就不難理解了。
高鐵的優越性不用我來夸,自然有旅客的認同,這更不是我要說的。在列車上,看到很多座位空著,我自然為之可惜,把它低價賣給其他旅客多好。但仔細一想,鐵路局肯定要拿經濟學的供需理論和平等性原則來痛批我,我也不由想到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下,資本家把過剩的牛奶和茶葉到在大海里的情景,我理解了1933年的情景,也就理解了這些空座位。但我清楚記得這是我們批判資本主義的證據,我不知道這種類同情況,鐵路局會作何解釋。
我并不是鼓勵把空座位賤賣給不富裕的旅客,但空座位產生的原因卻是不富裕的旅客買不起,在鐵路仍處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普通列車還有站票的旅客,這個原因是成立的。新聞報道稱中國要建“高鐵王國”,看來高鐵在中國普及是大趨勢,各地也在抓緊建高鐵和磁懸浮,這時,不知道要有多少“買不起的空座位”。而此時,我想起了1803次列車上的擁擠。
因認為鐵路部門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壟斷高價和價格欺詐行為損害消費者權益,北京4位律師聯名向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發出舉報信,建議糾正鐵路部門的行為,以聽證方式決定高鐵票價 (3月20日《京華時報》) 。從平民到專家,或從感性認識,或從法律程序,都在挑高價高鐵的刺,不是“雞蛋里挑骨頭”,而是它真的是刺,刺破了民眾低價坐高鐵的夢。
鐵路是公共產品,為公共服務而修建的,高鐵則是現代社會的公共產品,也是市場機制下的公共產品,但終究脫離不了“公共性質”的主語,公共產品尤其不能以攫取利益為主要目的。從資金來源說,修建鐵路的錢更是公眾的納稅資金,修建鐵路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體現,怎能把“用于民”的資金再拿來賺取更多的錢呢?這種標榜“公共”的高鐵則是“偽公共”。
在高鐵普及的大潮流到來的時代,價格普及才是真正的普及。近年來,國家提倡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在交通和日常生活中,這個成果則是票價降低。
《新民晚報》稱武廣高鐵56天產生7億的利潤,而鐵路局的負責人則稱票價只是試運行價格,就以7億為試運行價的終點吧,讓高鐵回歸民生,回歸公共,讓高鐵成為全民的俱樂部,而不只是富人。
回到武漢,我坐公交,建在郊區的新武漢站,道路難免顛簸,我想起了高鐵上的舒適平穩。我坐了高鐵,不知在外的民工們何時能坐高鐵回家,而不覺得奢侈。
- 2010-03-19高鐵應在審慎中大發展
- 2010-03-17高鐵“上座率”標準并不能衡量民生
- 2010-03-08春運7億盈利不能支撐高鐵高價
- 2010-01-01武漢學生:我對武廣高鐵的“切身”感受
- 2009-12-31高鐵時代來臨,你“被高速”了嗎?
- 2009-12-31如何看待“高鐵高價”爭議
- 2009-12-31市民:高鐵是“富人專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