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慈善獎設百萬門檻是一種次優選擇
www.fjnet.cn?2012-01-04 17:10? 龍敏飛?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民政部日前啟動第七屆“中華慈善獎”評選表彰活動,針對2011年度慈善領域的人和事進行評選。本屆“中華慈善獎”設立了基本參評標準,如最具愛心捐贈個人及企業,年度捐贈資金均需要達到100萬元以上。(1月3日《新京報》) 過去的一年,我們仍記得,衣加衣、免費午餐活動的火熱——廣闊的覆蓋范圍,眾多的參與人數等等。而這些公益活動,也注定成為過去一年的“注腳”。在這些或辛酸或溫暖的故事敘述中,我們知道,慈善是一種生活必需品,公益是一項社會必答題。因為,還有很多的人、很多的孩子,需要溫暖,需要慈善帶來的“甘泉”。付諸這般背景下,再來審視“中華慈善獎”,或許能有不一樣的想法與思緒。 對這“中華慈善獎”而言,這次最大的質疑,來源于其設置“百萬門檻”。的確,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慈善是不能貨幣化的,它是一種愛心的表達,一種真情的流露,一種溫暖的傳遞。一個人捐款百萬與一個人捐款百元,從本質上來看,是很難區分到底誰更愛慈善的,也很難斷言,到底誰更適合在“中華慈善獎”上獲得一席之位。 就感動而言,一個捐款百萬的人,多數財力雄厚,你我不會感動,而在汶川地震時,一名乞丐捐款上百元,卻讓你我淚如雨下。但問題是,感動歸感動,要轉化為一種內在的慈善行為,對個人而言,或許可以,但對具備經濟頭腦的企業家而言,或許很難。而現實我們也看到了,我們的社會,仍有許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下,對他們而言,沒有比慈善帶來的溫暖更感動人心了。 遺憾的是,我們當前的企業家,缺少比爾蓋茨、巴菲特這樣的以慈善為理念的優秀企業家,甚至他們舉辦的慈善晚宴,也有不少中國企業家推脫不去,因為他們害怕被勸捐,即便比爾蓋茨、巴菲特表示不會勸捐,只是探討慈善理念,依然有很多人不愿去。這說明,中國的企業家慈善是一塊短板,而這,卻是慈善可以挖掘的一塊“肥肉”。故而,的確需要一種激勵效應,讓我們的企“業家逐漸愛上慈善,愛上給人帶去溫暖的感覺,愛上享受因慈善帶來的喜悅。而“中華慈善獎”,正好可彌補這樣的“空缺”。 于個人慈善而言,多數人只是一種內心的情感,沒有多少草根的慈善,是為了登上“中國慈善獎”而慈善的,換言之,草根是為行善而慈善,而多數企業家呢?則是為了登上“中華慈善獎”而行善,因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得獎了,會帶來利益,利益好了,再慈善再得獎,繼續擴充影響力。在一些企業家眼中,“中華慈善獎”只是一個工具,慈善也不過是一粒棋子。 但很遺憾,我們需要更多的善款,更多的物資,去溫暖那些貧困的人。此時,讓“中華慈善獎”成為一些企業的工具,也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無奈之舉,一種當前逼仄氛圍下的“次優選擇”。畢竟,當基本的衣食住行用等基本問題,都未能很好地解決時,講公平是一種奢侈的。盡管我們也承認,貨幣化慈善是一種褻瀆,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尤其是我們的慈善事業尚在起步階段,仍需發揚“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精神。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04]慈善不應成為“陽春白雪”
- [ 01-04]慈善獎不能以金錢多少論英雄
- [ 12-31]期待募捐法早日成為慈善利劍
- [ 12-27]性感與慈善:丁是丁卯是卯
- [ 12-08]把慈善“脊梁獎”授予“上海奶奶”
- [ 11-10]慈善從娃娃抓起 但不宜納入素質評估
- [ 11-10]慈善若作學生評估須防變為道德勒索
- [ 11-10]還是先提升大人的“慈善素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