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副司長”:不是騙子太精,而是制度太嫩
www.fjnet.cn?2012-05-21 21:28? 錢桂林?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如果不是朋友說起,今年45歲的建筑商人熊杰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近一年來拼命結交、花費了數十萬元的所謂國家發改委的一位“副司長”竟然是冒牌的!包括熊杰在內的一些受騙的商人積極進行的調查證據顯示,這位名為“鄒斌勇”的國家發改委的“副司長”,實際上是一個專門冒充國家公職干部、騙吃騙喝騙錢的江湖騙子。據不完全統計,近些年來,被騙的官員從縣長到省部級官員以及各地商人人數不下上百人。(5月21日新華網) 近年來,頭頂“官員”稱號而到處招搖撞騙的事例似乎屢見不鮮,騙子們用以行走江湖的“騙術”可謂是“屢試不爽”。在“前車之鑒”的不斷警示下,為什么還是屢屢有人“上套”?是“受害人”真的傻到天真的地步,還是騙子的招術精明得讓他們看不清? 有人將騙子分作三類:一類是直接將自己“化裝”成某位身居顯位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軍隊中的高級別干部、學校的校長等,這類人員的年齡多在35至50歲之間,也就是一般人心目中“成功人士”的年齡;第二類則是化身為某位領導干部的親屬,可以利用自己與領導之間的親戚關系,為別人辦事;第三類就是冒充秘書、司機等在領導身邊工作的人。 古語有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騙子肯定是沖著利而冒險試法,但某些官員和商人何嘗不是也沖著利去的呢? 為何“官員”的身份會是騙子屢屢得手的萬能保護傘呢?在騙子們看來,假冒官員行騙,當然是看到了“官員”身份之下的藏金量。騙子們利用人們以為權力和利益在“人情社會”下互相交換的便利心理,人們之所以相信假冒官員,不是因為其專業知識,也不是因為其公信力如何,說白了,人們更信得過背后的權力所能創造的價值,從而忘記甄別騙子身份的真假。 按理說,官員是國家公務人員,是服務人民的“仆人”。但現實生活中,由于監督機制不完善,使得部分官員手中的權力成了脫韁之馬。不少時候,“領導”的一個眼神,一個暗示,就會招來下級“投懷送抱”。更有一些“一把手”將公權變成私器,不僅自己能用,親戚朋友和情婦也能借用。這樣的“潛規則”大行其道,給騙子冒充官員行騙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鄒斌勇冒充國家發改委的“副司長”,近些年來,被騙的官員從縣長到省部級官員以及各地商人人數不下上百人。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樣,“鄒斌勇這個發改委的身份很關鍵。很多工程項目沒有發改委的審批是辦不成的。如果一個發改委的副司長來了,就是一些領導也要賣幾分面子給他的,更何況那些急于拿到各種項目的商人了?!卑l改委權高位重,下面的人能巴結上發改委官員,還不是天大的造化?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制度太嫩,還存在著很多漏洞,使得權力可以隨意尋租。不堵住制度漏洞,大小騙子還會繼續精彩地演下去。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