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nthjj"></delect>
<pre id="nthjj"></pre>
<pre id="nthjj"></pre><dfn id="nthjj"><address id="nthjj"></address></dfn>

      <noframes id="nthjj">

        <meter id="nthjj"><progress id="nthjj"></progress></meter>
          <listing id="nthjj"><noframes id="nthjj">

            <th id="nthjj"></th>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 > 正文

            民間“微公益”欠缺,政府不妨發力

            www.fjnet.cn?2013-03-07 11:52? 郭楊陽?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近年,隨著網絡的發展,“微公益”成為不少網民學雷鋒、做好事的一個新途徑。但記者發現,一些微公益活動,實施時受到不少因素制約。近期,福州網民為幫助平潭尿毒癥少女吳玲的“微公益”活動,就因為沒有慈善組織愿意認領、管理捐款,遲遲無法啟動。(3月6日《海峽都市報》)

            比起少女吳玲身患重癥而得不到救治,“微公益”已具雛形卻無法最終落實更令人心痛。民間公益激發的互助熱情洶涌澎湃,物化的捐款也有相當規模,愛心為何就走不完這“最后一公里”?

            一些慈善組織不愿認領、管理捐款,這不難理解——網友捐款雖然達到了一定數量,但是,畢竟離所需款項還有不小的差距,慈善組織此時來接手,如能在后期順利募足剩余資金還好,如若不然,勢必陷入尷尬境地。再加上,網絡的開放性不斷增強,涉及資金募集的民間社會組織也越來越成為大家注視的對象,涉及大量資金,并且是有缺口的資金,民間慈善組織難免膽怯。

            但是,事情并非就此無解。旨在弘揚愛心、治病救人的“微公益”活動,應該兼容并包,有勇對尷尬和直面質疑的勇氣。實在不然,也該有政府部門的保駕護航。即使民政部門不能通過一些“特事特辦”的救助渠道,對吳玲實現救助,也該及時地接管這些愛心捐款,并進一步推動這次愛心捐助活動。

            事實上,完整的民間公益不僅包括一次救助活動的發起,更包括對募集資金的管理,只有將愛心完全送達需要者的手中,并在事后坦然地接受公眾的監督,才算公益活動的圓滿結束。當然,中途接手那些已經初具雛形的公益活動,也應該是公益的題中之義。但是,限于當前我國民間公益尚處于初創時期,組織者不一定有此程序理性,也不一定能下決心中途接手尚有“缺口”的公益活動。此時,就需要政府的力量適時介入。

            初創時期的民間公益,需要有一個時間段來適應、完善,而在這個時期內,民間公益的欠缺,理應由政府相關部門補齊。畢竟,民間的公益、慈善組織,是對政府所主導的社會保障的有力補充,在民間力量的初創期,理應得到政府部門的保駕護航。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午夜无码福利18禁,色欲精品久久久综合区,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综合,日韩无码视频观看
            <delect id="nthjj"></delect>
            <pre id="nthjj"></pre>
            <pre id="nthjj"></pre><dfn id="nthjj"><address id="nthjj"></address></dfn>

                <noframes id="nthjj">

                  <meter id="nthjj"><progress id="nthjj"></progress></meter>
                    <listing id="nthjj"><noframes id="nthjj">

                      <th id="nthjj"></th>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