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機器”的前途令人擔憂
www.fjnet.cn?2013-10-08 09:30? 馬長軍?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日前,北京大學著名教授鄭也夫在首期廣州教育大講壇分析了中國教育的現狀。他認為“在中國受過12年中小學教育的人,即使進入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也不會獲諾貝爾獎,因為12年的中小學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沒有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只是一個考試機器”。(《南方都市報》10月7日) 作為教師,我完全贊同鄭教授的說法。多年來不斷有人呼吁中小學教育不要搞“題海戰術”,不要把孩子們當作“考試機器”。前些天教育部出臺的小學生減負規定征求意見稿中,也提及要減少小學的考試次數。 我們的學生在中小學階段不是沒完沒了地寫教輔,就是一場接一場地考試。曾有記者調查,據稱一個學生從小學到高中12年要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超過1000場。什么單元測試、月考、段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抽考、模擬考,等等,可憐的孩子們究竟有幾天不考試? 一場接一場的考試把孩子們推進“題?!崩飹暝?,把學習這種智力活動簡化為機械的體力勞動,把思維活動退化為機械記憶,把人的大腦當作一個電腦硬盤,惟一的目的就是記住各種“答案”,學會考試。很多學生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了這種大腦硬盤化訓練。僅從考試頻繁程度來看,中小學教育價值就嚴重打折了,學習內容不斷重復,足以說明孩子們在從事無效勞動浪費光陰。還扯什么培養出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奢談什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 極度缺乏思想之氧的深深題海造就了太多靈魂“厭氧”的人。這樣的學生到大學恐怕也未必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思考,大概依然把順著所謂的“解題思路”找到答案當作思考,很可能搞不清楚“自己的想法”究竟是什么,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那種沒有思想的“思考”。很多學生高考結束還不清楚自己興趣何在還沒想好該報考什么專業,分數決定興趣,也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選擇。我國很多研究生也都是通過填寫答卷考上的,可不計其數的研究生研究出了多少有價值的貨色?很多研究生畢業后并未從事與自己“研究”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恐怕不能簡單歸咎于就業市場開發不足,一些研究生當初報考的時候要么是哪個專業就業形勢好報考哪個專業,要么就是沖著哪個專業容易考上就報哪個專業,就是為了混文憑。也可以說正是功利化的應試教育培養了社會功利化的意識,社會功利化又反過來強化了教育的功利化,功利化的應試教育與整個社會的功利化追求相生相伴相輔相成形影不離乃至密切融合。 人為什么要接受教育?當你把一張張試卷塞到孩子們手里的時候,到底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寫考試卷”,社會需要這樣的“人才”嗎?以這樣的基礎教育能給大學輸送怎樣的學生?被“題?!笨嗨萏玫娜四軌驌碛型耆慕】档娜烁駟?? 假如12年里,每個學生都有這么多時間不在考場而在體育場,還會有那么多的學生累趴在跑道上嗎?每個學生把這些時間用來讀“課外書”,國民閱讀率還會低得令人羞愧嗎?哪怕是把這些時間給睡眠不足的孩子們補補覺,讓他們做個好夢不也值得?哪怕是讓孩子們的腦袋有這么多時間胡思亂想,誰還會為孩子們缺乏想象力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而無奈長嘆? 很多人總是勸導孩子們不要虛擲光陰,卻又堂而皇之地以知識的名義,一次次地考試一堆堆地加碼作業,剝奪了孩子們更多的時光。孩子們究竟得到了什么?孩子們失去了健康,失去了想象,更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活,失去了未來,還會感到幾分的幸福? 考試成了吞噬光陰的黑洞,這樣的教育現實,未免太殘酷了一些。孩子們沉沒于“題?!?,生命變得如此無趣。一張張試卷一摞摞作業堆起了一堵堵高墻,遮擋了孩子們的視線,也阻擋了他們的前途。更令人擔心的是,這種局面已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07]北大教授稱中國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試機器 缺創造力
- [ 10-05]人社部:中國初步建立中國特色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
- [ 09-30]男子倒賣國考試卷被刑拘 答案錯誤仍獲利數萬元
- [ 09-21]九十月份進入考試高峰季 大量代考網站全都是騙子
- [ 09-17]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網上報名即將開始
- [ 09-15]2013年國家司法考試開考 全國考生逾43萬人趕考
- [ 09-14]北京司法考試防替考“新招”:準考證上印二維碼
- [ 09-14]2013年國家司法考試14日開考 43萬多人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