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收看。舉世關注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經過4天的閉門會議,于今天下午勝利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中國未來十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作出了一個綱領性的規劃,強調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新一輪改革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怎樣的動力呢?中國網《中國訪談》節目邀請到中國社科院兩位專家,為廣大網友做一個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解讀。 2013-11-1220:31:40 中國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和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王國剛,感謝兩位嘉賓光臨中國網的演播室。 2013-11-1220:33:14 潘家華: 謝謝! 2013-11-1220:33:21 中國網: 備受關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落幕了。這次會議主要制定了未來10年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方案。從總體看,會議成果是否滿足大眾的預期?王所長? 2013-11-1220:33:32 王國剛: 毫無疑問,這次會議成果集中了全國人民、全黨的智慧,在“頂層設計+摸著石頭過河”的條件下,我們探索出了這條路,大家對它預期很高,從現在已經出來的公報來看,應該講公報句句箴言,可以說滿足了大家的預期。 2013-11-1220:33:48 潘家華: 中國經濟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已經取得了根本性的發展,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未來10年路向何方,怎樣走?這確實是廣大人民群眾乃至于全世界人民都非常關注的問題。三中全會的《決定》給出了非常明確的答案,滿足了人們的預期,符合人們的預期,我們的方向明確了。應該說這是對未來10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路線圖,制定了目標,要在2020年基本上完成我們社會經濟改革的制度和方案,而且在相應的制度建設,特別是提出了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應該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們這么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市場的作用不斷得到發展和深化,但是三中全會的決定非常明確地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間起決定性的作用。我是覺得這句話對人們的預期應該是個非常好的回應。 2013-11-1220:34:48 中國網: 關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我們一會兒會講到。在兩位專家看來,這次三中全會最大的突破和亮點有那些呢? 2013-11-1220:38:14 王國剛: 從經濟領域說,這次所講的經濟體制改革,正如剛才潘家華所長所講的,強調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方面的決定性作用。這個從歷史的角度而言,我們在1978年以后很長一段時間講的是“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到了90年代,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在這個背景下我們提出的是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到了十六大以后,我們提出的是“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方面的基礎性作用”。這一回非常明確地告訴你,它是決定性作用。這個問題等會兒我們還會繼續談。 2013-11-1220:38:37 王國剛: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我們在進步,這是亮點??梢灾v說,這已經把話講到位了,表明了我們在前面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使得我們今天可以說這句話了。同時指出,我們在往后走的路上,因為這是路線圖,在走的路途中特別強調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講白了就是發揮市場在價格形成的作用,強調的是價格怎么形成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夠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價格信號不強,因為價格本身就有信號,資源配置就會受到各方面的干擾。這方面我們的教訓是非常多的。這是最大的亮點。 2013-11-1220:40:20 潘家華: 我的研究領域是城市與環境發展,從城市發展這個問題來看,三中全會的《決定》是非常明確的,對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一體發展規劃了非常好的、清晰的藍圖,就是“以工帶農,以城促鄉,城鄉一體,建立一種新型的工農和城鄉關系”。從這個意義來講,我們確實有了三中全會規劃的這樣一個藍圖,我們打破這樣的二元結構,城鄉一體發展就有了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而且也有了非常明確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這樣一種可行的方法。 2013-11-1220:41:45 潘家華: 從環境保護領域來看,這次應該說也有了一些非常大的突破,特別強調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把生態文明制度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列入在三中全會的文件中,而且不只一次出現,我剛才看了一下,至少有三次出現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而且非常明確地提出了,要劃定“生態紅線”,應該說這是第一次明確提出劃定生態紅線。 中國由于資源相對比較短缺,環境破壞、污染的程度已經比較高,我們的生活和發展都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和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劃定生態紅線意義十分重大。 2013-11-1220:43:20 中國網: 其中是不是也強調了改革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潘老師對這個怎么理解? 2013-11-1220:44:05 潘家華: 管理體制有幾個方面:第一,我們還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我們的管理體制不應該是一種行政性的、簡單的、命令式的管理體制。環境也是一種資源,水、大氣都是一種資源,這樣一種資源,我們應該發揮市場配置這些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所以,這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減少政府的干預,讓市場來配置這樣一些資源。 2013-11-1220:45:11 潘家華: 第二,我們同時還應該改善和加強政府的作用。改善和加強了政府的作用,政府就在監管中間不可缺位,不可越位。 第三,一定要有比較明確的法制、機制、體制的建設。在體制、機制的規范下,市場和政府的作用才能得到非常清晰、有效的發揮。 2013-11-1220:46:10 中國網: 在節目一開始我也說過了,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并且決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對于強調“深化”和“全面”這兩個概念,兩位專家怎么看? 2013-11-1220:46:58 王國剛: 過去,我們在1978年以后,那時候所講的改革主要是經濟體制改革,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的改革逐漸拓展開來。除了經濟體制改革以外,還有政治體制改革、社會管理體制改革,還有生態文明方面的改革。局限于經濟體制改革的眼光是不夠的,我們把面拓展開來了,這就需要從更高的層面上,全面、統籌地安排這些改革。因為這些改革有些是互相掣肘的,有的單兵突進,反而會給后續的其他改革造成障礙。因此,現在全面性比過去更加重要,從城鄉居民、企業以及其他方面來講,對于全面性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 2013-11-1220:47:23 潘家華: 剛才王國剛所長就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進程做了一個非常簡明、非常到位的深化過程的描述。 2013-11-1220:48:52 中國網: 這是對于深化的理解。 2013-11-1220:49:16 潘家華: 對。對于政治體制改革,實際上從80年代的“黨政分開”、“政企分開”,到現在的“簡政放權”,應該說也是在一個不斷深化完善的過程中間。 第一,“全面”,在三中全會的文件中間非常明確地講,經濟要市場化,要發展市場經濟。 第二,民主政治,也就是政治要民主化。 第三,文化,要先進文化,就是文化要先進化。 第四,社會是和諧社會,也就是我們社會要和諧化。 第五,我們的文明要生態化,要生態文明。 所以,應該說是屬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我們社會主義總體建設的五個方面都得到全面的、綜合的體現。所以,應該說這個“全面”是非常準確的。 2013-11-1220:49:25 潘家華: 我剛才漏了一個文化。 2013-11-1220:50:36 中國網: 兩位覺得為什么“全面改革”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而新一輪的“全面改革”將會對國內、國際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2013-11-1220:50:48 王國剛: 應該講整個國家的方方面面是個大系統,在這個大系統當中,有一些作為突破口先行一步是可以的,但是后續的其他跟不上來,比如經濟體制改革走在前,如果后面的社會、文化、政治、生態跟不上來,那么這個經濟體制改革也“下”不去。 比如,在經濟當中,人們經常爭論的一個問題——公平與效率,可能通過經濟體制改革,我們的效率提高了,但我們是否維護了公平?而公平的事兒就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的問題??赡芙洕愫昧?,可是環境破壞了,等等,這些事兒很多。人們不僅要吃飽、穿暖,而且得有尊嚴,要體面,可是體面和尊嚴并不是經濟所能解決的,那么就需要有文化,需要有社會管理,因此,得有這個大系統。 2013-11-1220:51:12 潘家華: 王所長已經說得很全面了,實際上這是個“短板效應”的問題。我們只有全面、綜合推進,我們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才能穩步前行。如果有這樣的一個短板的話,它就拖了后腿了,這就是我們水桶原理中間的“短板效應”。如果我們的政治體制改革當初沒有黨政分權,我們的企業就不可能走向市場;現在這樣的審批手續過多或者不完善,市場運行實際有很多的“緊箍咒”,必須有政治體制改革的同步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如果人們的價值觀念不改變,所有的經濟運行和政治體制改革深化都應該說不可能得到深化和完善。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不僅僅是要求物質上的,而且要有一個“美麗中國”和比較美好的環境。如果我們吃得很好,穿得很好,但是在一個霧霾天氣中間,每個人成為污染空氣的“清洗機”的話,我們的生活品質怎么能夠得到體現?實際上三中全會文件中間所講的增進人民的福祉,人民的福祉不僅僅是貨幣收入,不僅僅是文化、財產收入,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是我們的生態環境。 2013-11-1220:52:56 中國網: 兩位怎么看待新一輪改革對國際上的影響呢? 2013-11-1220:55:17 王國剛: 應該講中國作為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它本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就在不斷地發揮。 2013-11-1220:55:33 中國網: 話語權也在不斷增長。 2013-11-1220:55:54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