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華戰略的歷史文化淵源
2014-07-05 11:05:4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特別關注·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 日本侵華戰略的歷史文化淵源 ——為甲午戰爭120周年作 馮天瑜 19世紀中葉以降,中日兩國分別以“洋務運動”(始于1861年)和“明治維新”(始于1868年)大略同期步入近代化進程。因變革深廣度的差異,歷三十年,至19世紀末葉,中日國力懸殊(弱方的清朝并不自知)。1894年7月,蓄謀已久的日本挑起戰端,清朝消極應戰,日軍在朝鮮、遼東重創清朝陸師,在黃海完敗北洋艦隊。1895年4月,“海陸交綏,戰無一勝”的清廷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日本控制朝鮮,掠占臺灣,索取庫平銀二萬萬兩賠款,加上“三國還遼”追加三千萬兩賠款,共相當清政府三年財政收入,中國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日本則得以在帝國主義路徑上狂奔。 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前承16世紀豐臣秀吉征伐朝鮮、覬覦明朝,后啟20世紀30—40年代的14年侵華戰爭,置之更廣遠的歷史背景,則是日本自古以來國家戰略的強勢踐行。日本侵華,有著久遠深刻的歷史文化淵源。 甲午海戰資料圖片 自古即立“八纮一宇”說 地處東亞外緣的島國日本,國土狹窄,資源不富,卻“不甘處島國之境”,很早就有強烈的對外擴張訴求,其掠占的首批目標是鄰近的朝鮮半島、臺灣島、庫頁島以及中國東北的白山黑水,東亞大陸乃至全世界則為其侵略的“遠大目標”。 “雄飛海外”、稱霸世界,是日本統治階層千余年來的夢想。傳說中的初代天皇神武天皇便有“八纮為宇”狂想?!鞍死€”一詞原出中國典籍《列子·湯問》《淮南子·地形訓》,意指四方四隅。成書于8世紀、用漢文寫作的古典《日本書記》借用此詞,編造神武天皇建都詔書,內稱:“兼六合以開都,掩八纮而為宇?!币庥麑⑹篱g的四面八方,置諸一宇(屋頂)之下,而這個“屋頂”,便是世界最高君主日本天皇。 此一妄念,自古代延至近代。明治維新伊始,即以天皇名義發布《宸翰》(御筆信)曰:“朕安撫爾等億兆,終欲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富士山——引者)之安?!碧旎实挠梦娜瞬贿z余力宣揚此說。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日本“國柱會”成員田中智學把神武天皇“掩八纮而為宇”之語概括為“八纮一宇”,字面意思似乎是“四海一家”,實則宣示日本為統一全世界的霸主。1915年(大正二年)3月11日,國柱會機關報《國柱新聞》刊登《神武天皇の建國》一文,正式拋出“八纮一宇”說。1940年7月26日,日本近衛內閣制定《基本國策綱要》,聲言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八纮一宇”為其根本目標。中日戰爭及太平洋戰爭期間,“八纮一宇”成為日本帝國的國家格言,其軍政機構懸掛兩條幅,一為“武運長久”,一為“八纮一宇”。 |
相關閱讀:
- [ 07-05]組圖:日本甲級戰犯及其最終下場大盤點
- [ 07-05]中國公布日本戰犯自供第二天:中將師團長藤田茂
- [ 07-05]日本戰犯鈴木啟久罪行自供發布 殺害大量中國軍民
- [ 07-05]第三名日本侵華戰犯檔案公布:用殺人讓士兵試膽
- [ 07-04]山西現日軍侵華戰犯審判書籍 日軍將領口述其滔天罪行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